
林之助簡介EN
About Lin, Chih-Chu

林之助(1917-2008)出生於臺中大雅,12歲赴日本東京留學,中學畢業後考進日本帝國美術學校(今武藏野美術大學)日本畫科就讀,受教於奧村土牛、山口逢春、川崎小虎及小林巢居。畢業後進入兒玉希望日本畫塾,深入學習當時日本畫官展繪畫風格,並在年僅24歲時以〈朝涼〉入選紀元二千六百年奉祝美術展。林之助返臺後參加臺灣官辦府展,1942年以〈母子〉獲第五屆府展特選,1943年〈好日〉再獲第六屆府展特選第一名,奠定在臺灣畫壇的地位。
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臺灣經歷政權轉換,以膠為媒劑的東洋畫在戰後的臺灣日漸式微、幾近失傳。林之助有感於「東洋畫」名稱帶日本風,難容於當時的官方意識形態,於1977年提出「膠彩畫正名」,用工具材料命名,以「膠彩畫」取代「東洋畫」,避免無端的誤解與爭議,其後更組織膠彩畫協會、舉辦膠彩畫展,使膠彩畫在臺灣美術中得以保留並延續發展。
林之助於1946年進入臺中師範學校(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)執教,同時遷入位於柳川河畔旁的教師宿舍,自此展開長達一甲子、他與住家兼畫室的不解之緣。
由於當時學校裡只能教授素描、水彩及色彩學課程,面對膠彩畫即將失傳的窘境,林之助採用傳統畫塾的方式,從每屆學生中挑選出優秀學生,非但不收學費且免費提供顏料繪具,課後於住處教導傳授,以此培養膠彩畫的新一代。也因林之助所住宿舍外圍為竹籬笆圍牆,學生們便將之暱稱為「竹籬笆畫室」。這些竹籬笆畫室的學生,成了膠彩畫沒落、艱困時期中的少數捍衛者,也是往後臺灣省膠彩畫協會成立主要的中堅會員及推動執行者。

紀念館簡介EN
Memorial introduction
林之助紀念館(林之助畫室)前身為臺中師範學校時期之教師宿舍,亦為林之助故居,創建於昭和3年(1928年),採木造雨林板構造建築,為日治時期木造宿舍之典型。除見證1920年代臺中市柳川沿岸都市的發展,同時承載並記錄了林之助一生之教學與創作歷程,深具歷史文化價值。2007年經臺中市文化局評定為歷史建築後,2013年獲臺中市文化局補助350萬、林之助家屬捐贈900萬,以及裕元教育基金會捐贈1000萬,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進行修復再利用計畫,前後共耗資2100餘萬元修繕。2015年6月6日,正式以「林之助紀念館」對外免費開放參觀,現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自籌經費管理營運。
紀念館藉由舊建築的修復再利用,常態性展出林之助複製畫作、舊時家具、膠彩顏料及書信等相關文物,並於和室展演空間播放展示林之助介紹影片,讓參觀民眾了解林之助的藝術理念及膠彩之美。
紀念館延革
- 1928年(昭和3年) 臺中師範學校教師宿舍興建年代
- 1946年(民國35年) 林之助於臺中師範學校任教並遷入教師宿舍
- 1979年(民國68年) 林之助於臺中師範學校退休
- 2006年(民國95年) 林之助遷出學校宿舍,移居美國
- 2007年(民國96年) 臺中市文化局將宿舍(林之助畫室)登錄為歷史建築
- 2008年(民國97年) 林之助於美國洛杉磯辭世
- 2013年(民國102年)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進行修復再利用計畫
- 2015年(民國104年) 修繕保存為「林之助紀念館」對外開放參觀

館長介紹EN
Director

黃位政 館長
學歷
法國國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 ENSBA ( 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 BEAUX-ARTS)
現職
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兼任林之助紀念館館長
專長
造型藝術、文化創意產業研究、公共藝術創作與研究
